您当前的位置 :重庆热线 > 资讯 >  内容正文
投稿

bingbon快报:两会热点讨论为何出生率屡创新低?

重庆热线 2022-03-14 10:44:11 来源: 阅读:-
“不仅要关注生,还要关注为何不生”

“你觉得国家要怎么做,你才愿意生二孩?”今年两会,谢茹委员反问记者的提问火了。媒体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发现,截至2022年3月8日,有超过50份建议和提案涉及三孩或生育。其中,保障女性就业权益、完善教育体系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。谢茹委员的问题,摆在育龄女性面前,估计多数人都会“哑火”。俗话说,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,都不是问题。生育之所以成为问题,就是因为金钱并非决定性因素,所以出现“重赏之下亦难有勇妇”的声音。

一篇刊发于《中国青年研究》的论文,通过对重庆市10位“该生”妈妈的深度访谈也发现,“女性作为生育的主要承担者,她们中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、抚育支持较多、工作对生育较为友好的妈妈也不愿生二孩。”

社会上流行一种观点,上一辈吃糠咽菜,照样拉扯七八个孩子长大成人。怎么现在经济条件好了,年轻人反而这么“矫情”?不仔细审题,很容易在“错误”的道路上一骑绝尘,只指责女青年吃不得苦,也解不开生育率的死扣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《2018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告》数据显示,男人和女人每日外出工作的时间相差无几,分别为7小时52分和7小时24分。外出工作时间相差不过28分钟,而女性每天承担的“无酬劳动”却比男性高出2个多小时,这其中包括家务劳动、陪伴照料孩子生活、护送辅导孩子学习、陪伴照料成年家人、购买商品或服务、看病就医等。

照此推算,如果将家庭比作一间公司,男性职员每年要多出一个月的“假”,家庭责任分配是失衡的。“你耕田来我织布”的家庭结构已被打破,女性被既“主外”又“主内”的大山压着。家庭是一叶扁舟,两人划桨才能乘风破浪。生育不是一个人的旅程,充满风险与孤独。女性在生育、养育上单方面“牺牲”,不被认可、不被看见的孤独感,让“干吗要生”的心态蔓延,也进一步影响年轻女性的生育决策。

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,女性主体意识日渐增强。刚刚过去的“三八妇女节”,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,“女神女王”的套路别来碰瓷,只想听见她们真实的声音。

何为女性内心的呼声?新一代女性拥有明晰的自我认知,组建家庭不等于丧失自我。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,更注重追求精神独立,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。相比“好妈妈”“好妻子”的标签遮蔽,她们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。

而随着我国高知女性比例逐年提升,实力不逊于男性的女性求职者,却要面对相对逼仄的职场环境。生育的可能,变成头顶笼罩的隐性天花板。母职的责任,反而成了被职场“嫌弃”的理由。当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发生冲突,不甘于职场受影响的女性,也会对生育二字望而却步。

生还是不生,决定权掌握在人。环境的变与不变,决定权掌握在全社会。其实,除了“怀孕”本身无法代劳,其他育儿过程都应由多方参与、共同分摊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前提,是社会对女性更加友好。

生育不是禁锢和牢笼,而是孕育新生命、重新认知自我的温馨和美好。只有当女性不再为“生育”所困,拥有完善福利和保障的她们,才能活得舒展、生得从容。


(正文已结束)

推荐阅读:旗龙
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
网站简介 - 联系我们 - 营销服务 - XML地图 - 版权声明 - 网站地图TXT
Copyright.2002-2019 重庆热线 版权所有 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 欢迎监督举报 如有错误信息 欢迎纠正